第(3/3)页 刘启看了他一眼,这个礼部尚书叫王鸿儒,是个老古板,平时很少说话。 “讲。” 王鸿儒捋着胡子,一脸忧心忡忡的样子。 “陛下今日虽然威压泰西,大涨我朝国威。” “但老臣担心,这样做会不会树敌太多。” “泰西各国虽然暂时屈服,但心里必定怀恨在心。” “一旦他们缓过气来,联合起来反扑,恐怕会很麻烦。” 这话说得小心翼翼,但意思很明确,就是觉得刘启做得太绝了。 朝中立刻有几个老臣跟着附和。 “王大人说得有理,对外政策还是要以和为贵。” “咱们虽然打赢了,但也不能赶尽杀绝,总得给人留条活路。” “陛下如此强硬,恐怕会落下穷兵黩武的名声啊。” 这些老臣说的都是场面话,听起来冠冕堂皇,实际上就是怕惹麻烦。 刘启听完这些话,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了。 他站起身,走下龙阶,一步步走到王鸿儒面前。 “王鸿儒,你在礼部干了多少年。” 王鸿儒被他的气势压得往后退了一步,但还是硬着头皮回答。 “回陛下,老臣在礼部干了三十二年。” 刘启点了点头,“三十二年,难怪你满脑子都是之乎者也,仁义道德。” “朕问你,前朝是怎么亡的。” 王鸿儒一愣,没想到刘启会突然问这个。 “这,前朝是因为朝政、腐败,民不聊生,所以。” 刘启打断了他的话,“错,前朝是因为太软弱,才会被泰西人欺负得体无完肤。” “他们用坚船利炮轰开我们的国门,逼着我们签下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。” “割地赔款,开放市场,这些屈辱你都忘了吗。” “现在朕好不容易把场子找回来了,你却跟朕说什么以和为贵。” “你是不是觉得,咱们大晋就该被人欺负,才符合你的仁义道德。” 第(3/3)页